盛气凌人的主人公是谁 盛气凌人的典故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中华成语 发布时间:2017-11-04编辑:来源:www.xiusoso.com阅读数: 手机阅读

盛气凌人

出处

“盛气”一语,见于《战国策•赵策四》:“左师触詧愿见太后,太后盛气而胥之。”(按:触譽或作触龙)

释义

胥:等待的意思;盛气:骄横的气焰。“盛气而胥之”,后来引申为“盛气凌人”一语,用来形容对别人表现傲慢尊大,气势逼人的神态。

典故


战国时代,公元前266年,赵国惠文王刚死,孝成王继位。赵太后(惠文王妻)掌握政权。
西面的秦国利用这个机会,发兵攻打赵国,并占领了赵国的三座城池。
赵太后派了使臣向齐国求救。齐国君臣商量了一下,提出要让惠文王的小儿子长安君来到齐都临淄做人质,然后才肯出兵相救。
使臣回到邯郸,向赵太后讲了齐国提出的条件。赵太后听了连连摇头:长安君是自己心爱的小儿子,怎能放心让他去做人质。
秦国看到齐国不出兵,继续进攻赵国,形势相当危急。赵国大臣十分忧急。
他们纷纷强谏,劝赵太后让长安君去齐国,争取齐国早日来援。赵太后严厉地扫了大臣们一眼,说言明在先,如果再有人主张派长安君去当人质,老妇必将用唾沫吐在他的脸上!”
沉默了一会儿,左师(官名)触譽(zh€慑)慢慢地走上阶来,表示有话要面陈太后。
赵太后心想:这又是来劝谏的。她感到厌烦,便“盛气而胥之”,就是满脸含着怒意,显出气势逼人的神态,等着他来。
触謦先从自己的健康不佳谈起,谈到自己非常疼爱小儿子。他见赵太后的气色转为和悦,才转入正题说太后爱护长安君,封给好地方,赏给贵重器物,而不让他为国立功。一旦太后有个好歹,长安君如何在赵国立足?”
赵太后终于接受了触譽的劝谏,让长安君到临淄,留在齐国做人质。不久,秦国听说齐国已出兵,便自动退兵了。“盛气凌人”这句成语,就是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来的。

上一篇项庄舞剑的主人公是谁 项庄舞剑的典故

下一篇权宜之计的主人公是谁 权宜之计的典故

中华成语本月排行

中华成语精选